在地球科学界和旅游界同仁的鼎力支持下 ,由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主办、HB火博(中国)体育官方网站风景文旅集团承办的第二届地球科学旅游大会召开 。会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管学院地质旅游研究所所长、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副会长许涛发表了题为《文旅产业提质升级的方向与人才培养——把地球科学之根与人文精神之魂链接起来》的主旨演讲 ,主要内容如下:文化旅游前景新前景&现实存在的现象
第一个趋势是体验化 。中国旅游经过了三四十年的发展 ,由刚开始的观光旅游到休闲旅游 ,目前正处于向体验旅游的过渡阶段 。旅游业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体验经济或体验化的旅游产业 。体验旅游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审美体验 ,第二是娱乐体验 ,第三是知识体验 ,第四是遁世体验(即平常所说的休闲度假体验) 。
旅游业作为一种体验产业 ,在进行产业开发的过程中 ,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要满足服务人群的两大特征:多元化和个性化 。旅游产品研发需要面向退休人员、青少年、男性、女性等不同群体和消费市场 ,如今各类型的游客对多元化、个性化的体验性产品和服务需求越来越大 ,旅游需求品质化、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 。体验经济大背景下 ,如何满足不同群体的审美、娱乐、知识、遁世体验 ,成为旅游业和人才培养的一大挑战 。因此 ,美学、消费者行为学等学科知识对于旅游人来说越来越重要 ,为了应对挑战 ,从业人员要不断学习具备这些知识 ,这是第一个趋势 。第二个趋势是资源的创意化 。传统观念中 ,总是认为没有旅游资源就没有旅游产品 ,但是光靠资源是不够的 。旅游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把资源经过创意转化为不同人群的旅游产品需求 。中国旅游开发经过了资源导向阶段、市场导向阶段 ,现在走向创意导向和产品导向阶段 。产品为王的时代 ,旅游业开发首先要挖掘地方特色 ,那么特色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挖掘?就需要从地质学、地理学和生态学这三大学科来寻找途径 ,比如说同样是山 ,像黄山 ,九华山 ,从外形上去挖掘它的特点很难 ,只有借助地质学和地理学的角度去挖掘它形成的历史背景、形成的内力和外力作用 ,岩石组成等 ,才能找寻出特色 。在创意经济的大背景下 ,旅游业人才不仅要具有地质学的知识、地理学的知识、生态学的知识 ,还要具有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多领域的知识 。由于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和中国历史紧密相关的 ,所以说还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例如易经、儒、释、道经典内涵等 ,旅游人不仅要是某一个方面的专家 ,更要成为一个杂家 。第三个趋势是主题形象化 。形象导向的旅游开发是在资源导向、市场导向的基础之上形成的 。旅游产业越来越成为一个博眼球、造爆款的产业 ,如何吸引游客关注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现在旅游产品和旅游景区同质化问题非常严重 ,想要让游客觉得眼前一亮愿意来 ,就要打造出品牌 ,让游客对景区有预先的认知 ,还要追求美誉度 ,让游客有向往、有忠诚度 。
举个例子 ,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地学旅游的主题线路如何设计?所谓旅游线路是建立各个景点之间的一种逻辑上、主体上的关系 ,因此要先把他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发掘出来 ,把这些点连接起来 ,这样得到的就不是单纯的旅游道路 ,而变成了具有主题性质的旅游线路 。
第四个趋势是产品的链条化 。从旅游产业目前的发展来看 ,景区、文旅项目往往只关注吃住行游购这个链条 ,不注重抓住景区本身的内涵、特色、个性 。旅游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 ,精品旅游线路、旅游产品相对较少 。在供给同质化的背景下 ,如何把景区的亮点挖掘、打造出来 ,并形成链条 ,对旅游从业人员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
第五个趋势是行业融合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经济 ,除了旅游 ,还有农业、工业、体育教育等等 。山、水、林、田、湖、草加上人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生命共同体 ,而现在的旅游开发或者旅游设计更多的只是侧重于某一点 ,并没有从整体上来深挖地球科学之根 ,凝练文化之魂 ,研究新产品、促进老产品升级 ,因此行业融合度还远远不够 。
第六个趋势是天人合一 。以人为中心的旅游开发理念 ,会造成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 ,对自然HB火博(中国)体育官方网站的破坏 。在国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 ,应转向“天人合一”的开发理念 。天人合一本身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理念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就是天人合一 。要认识自然的规律 ,尊敬自然、保护自然 ,实现自然和人类关系的和谐 。

总的来说 ,目前旅游产业存在的巨大问题就是旅游供给的同质化 ,缺乏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而缺乏个性化旅游产品的最主要原因是“根”与“魂”的分离——吃不透地球科学之根 ,自然提炼不出文化之魂 。
表中单HB火博(中国)体育官方网站山绿水养表中单方人 ,青山绿水是根 ,传统民族文化课是魂 ,文旅项目项目企业深度融为一体具当然的牢固性 。“地球上科学学+传统民族文化课+出境游”深度融为一体發展是文旅项目项目企业提质升到的最好的冲伤口 。要准确领悟物资与好产品的影响 ,领会到领悟出境游的实质特殊性 ,表中还有经济条件问题、地理位置问题、社会的问题、传统民族文化课问题等 ,出境游营销活动组织即使人脱离常住人口地赶赴跨区 ,以追信念愉快为中心要最终目的的运动休闲体念营销活动组织 。
地学旅游是以地质、地理景物为主要载体 ,以其所承载的地学文化为内涵 ,以寓教于游、提高游客人地关系认知、满足旅游者身心愉悦为宗旨 ,以观赏、科考、研学、探奇、康养、娱乐等为主要形式的益智、益身旅游活动 。地学旅游的特点就是对地学文化的挖掘 ,地学文化是人类在适应在认识地球 ,在利用地球、与地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成果 。地学文化的形态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即真善美 。真善美这三种形式和旅游相融合 ,就可以提出旅游开发的五个层次模型 。第一个层次是象形+传说 ,即形态、色彩、韵律 。这是目前很多景区开发的形式之一 ,主要利用美学和文化学的知识 。第二个层次是地学成因:即材料、HB火博(中国)体育官方网站、动力、时间 。到一个景区去旅游 ,除了获得美的享受之外 ,还会产生另一种需求 ,就是想要了解这种美是怎么形成的 。所以要给游客解释景点的地学成因 ,这就要用到地质学和地理学的知识 ,才能够解释清楚 。第三是地球故事:即前世今生、纵横联系 。在解释地球的基础之上 ,要横向纵向联系 ,把景区相关的地球故事挖掘出来 ,利用解说、声、光、色、电等手段 ,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形式 ,传递给游客 ,让游客在精神上有所获得 。第四个层次是价值意义:即美学、科学、历史价值 。通过传递景区文化触动游客 ,让游客有所感悟 。第五层次是人文精神:即比德说、相关伦理知识 。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地学旅游融合起来 ,给游客提供地球科学知识之外的人文伦理经典、国学知识、儒释道学说等 。
地学+传统文化+草原旅游人才库的激发
2019年10月成立的“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 ,其宗旨是提升产品内涵 ,促进业界融合 ,加强资源保护 。2022年分会将重点做好两件事 ,一是继续办好“地学旅游大讲堂” ,为地方景区提质升级提供智力支持;二是举办“地球科学基础知识+旅游创意”方面的培训 ,为文旅产业的提质升级、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文旅产业的体验化、创意化、主题化、天人合一化等新趋势 ,要求将地球科学之根和文化之魂融合起来 。以此形成的地学旅游是文旅产业提质升级的新方向之一 ,并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旅游人需要成为杂家+专家 。文旅产业 ,尤其是旅游观赏娱乐业越来越成为智力密集型行业 。